CPI涨势温和是如何做到的
2020-07-28 18:00:01
上半年同比上涨3.8%,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目标基本契合——
CPI涨势温和是如何做到的
今年上半年,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多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的影响下,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3.8%,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确定的目标基本契合。这主要得益于各地各部门有力保障重点物资供给,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生猪生产恢复。在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,我国核心CPI涨幅总体温和。
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3.8%,与《政府工作报告》确定的“涨幅3.5%左右”这一全年物价调控目标基本契合。
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多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的影响下,上半年CPI月度同比涨幅并没有持续扩大,而是总体上呈现逐月收窄态势,物价涨势总体温和。这是如何做到的?
有力保障重点物资供给
今年年初,我国CPI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处于“5区间”,创多年来新高。其中,既有春节消费需求拉动的因素,也有春节错月和同比基数较低的因素。此外,受疫情影响,全国各地出现物流延时、物资供应不及时、物资运输成本增加等情况,部分生活必需品价格明显上涨。
为应对疫情防控给物价形势带来的扰动,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加强价格监测,及时提示预警市场变化和价格波动风险。
2月份,商务部要求把重要生活物资纳入应急运输保障范围,落实绿色通道政策,建立了百家大型流通企业产销调运机制。农业农村部第一时间启动了“菜篮子”产品价格日报制度。有关部门还严肃查处哄抬物价、借机炒作、牟取暴利等违法违规行为,市场供应形势明显好转,价格趋向平稳。
各类商贸流通企业迅速行动起来,助力生活必需品市场不脱销、不断档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,物流运输更加畅通,企业加快复工复产,农产品供给从偏紧转向平衡。
到2月底,全国各地生活物资供应不断,社会秩序不乱,食品、药品、能源、基础工业品、基本公共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有序运转。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总体保持较好增长,经济社会大局保持了稳定有序。
进入3月份,我国CPI同比上涨4.3%,涨幅比上月收窄0.9个百分点;环比下跌1.2%,创下近10多年来环比最大降幅,表明疫情对主要农副产品和其他消费品产销的影响加快缓解。此后,CPI涨幅逐步收窄,物价水平总体恢复平稳。
有效应对“猪周期”影响
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CPI同比上涨压力较大。这其中,食品价格是主要推手,而猪肉价格则是影响食品价格的重要因素。以今年2月份为例,CPI同比上涨5.2%,其中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5.2%,影响CPI上涨约3.19个百分点。
自去年以来,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生猪生产恢复。从去年10月份开始,能繁母猪存栏止降回升。不过,消化非洲猪瘟疫情与“猪周期”对物价涨幅的扰动仍然需要一段时间。
为尽快克服猪肉价格快速上涨带来的影响,中央出台保供稳价政策后,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,有序投放储备猪肉,逐步恢复生猪产能,推动产销秩序逐渐恢复正常。2月份,生猪存栏和出栏环比均有所上升,生猪价格高位回落。3月份起,猪肉价格连续下降。4月19日,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贸市场猪肉零售价格比2月中旬下降12%。
不过,五六月份历来是猪价季节性反弹的时间节点,特别是受生猪出栏减缓、进口量减少和团体消费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,猪肉价格环比略有上涨。6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,南方经历了五轮强降雨过程,全国共有26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,影响了跨省生猪及猪肉调运速度和调运量。
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,全国集贸市场生猪价格自今年2月份第3周持续下跌。不过,自5月份第3周起又连续5周回升。全国集贸市场猪肉价格自5月第4周起连续4周回升。
为应对猪肉价格波动,“端午”假期前,有关部门再次组织投放两批中央储备冻猪肉。36个大中城市、超市和集贸市场的猪肉价格比2月中旬高点下降幅度超过了20%。
截至6月23日,政府储备肉今年已投放22次,累计达41万吨。有关专家表示,当前冻猪肉库存量仍较充裕,8月份和9月份是冻品出库高峰,将有效抑制猪价上涨。综合来看,猪价高点可能已过去。
在猪肉价格变动影响下,牛肉、羊肉、鸡肉和鸭肉价格同比涨幅也逐步回落,上半年平均分别上涨20.2%、11.1%、10.6%和7.8%。鲜菜价格季节性变化特征明显,上半年平均上涨3.4%。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,鲜果价格同比持续下降,上半年平均下降13.3%。去年鸡苗补栏、扩栏明显,鸡蛋供应充足,上半年价格下降4.7%。
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
今年上半年,尽管食品价格波动明显,一季度CPI同比涨幅超过4%,但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涨幅总体温和。
在国际油价大幅变动的背景下,国内油气价格也随之调整。上半年,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2.4%和13.3%,降幅分别比去年同期扩大10.0和11.1个百分点;液化石油气价格下降4.0%,去年同期为上涨3.8%。受需求偏弱影响,上半年居民用煤价格下降1.8%,去年同期为上涨3.9%。
事实上,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,上半年核心CPI同比上涨1.2%,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.1个百分点,比去年同期回落0.6个百分点,总体涨势较为温和。
核心CPI同比涨幅持续处于低位,与疫情防控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弱有关。“受疫情影响,商场和门店客流量普遍减少,一些商家加大促销折扣力度,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略有下降。”国家统计局城市司有关负责人王有捐说。上半年,大型家用器具、小家电、鞋类和室内装饰品价格分别下降1.9%、1.4%、0.7%和0.5%。
王有捐表示,疫情也影响了服务消费需求,服务市场供需均有所收缩,价格稳中略降。上半年,服务价格上涨1.0%,涨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.0个百分点。其中,医疗服务、教育服务和养老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.5%、2.4%和2.0%;文化娱乐服务和通信服务价格分别下降0.6%和0.5%。
为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》,提出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、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。各地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举措。
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,今年上半年,不管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均表现出回升或者降幅收窄的态势,虽然步伐有所不同,但总体回升态势不可否认。目前,围绕助企纾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已经出台,加之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经济运行将进一步回归正常轨道。(记者 林火灿)